各位闺蜜,大家好!我是本期的直播嘉宾——沈小慧。很开心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我曾是彬彬有理的一名学员,也是一个职场宝妈,关于30+生娃还是升职,相信很多闺蜜都有困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我的经历能给你启发。谢谢你们!“别人家”孩子成长记怎么说呢,我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上学的时候成绩优异,直到大学毕业也没让家里人怎么操过心。
后来很顺利加入了央企工作,也找到了同样优秀、工作稳定的老公。
怎么看,我的人生都是一幅所谓成功者的标配模式。
▲这是我参加单位文艺汇演的照片,大家能看出哪个是我么?
可是没有人知道,这种“标配”之下却潜藏着我巨大的焦虑,而这种焦虑更多的来自于我的工作。
当时在央企,我主要负责的是外贸采购工作,每天的日常就是跟老外发邮件。
大家都知道,体制内的工作相对比较清闲,再加上很多国家跟我们有时差,我们上班的时候,也许人家还没起。
所以我都是下午才正儿八经进入工作状态。
这种状态我一直持续了7年,总的感觉就是每天都在虚度,挣的钱追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另外,也担心自己长期处在体制内,离开了这个平台就没有任何职场竞争力。
身边大部分的同事都是一辈子在这里熬。可是,当时的我才20多岁呀,难道我也要熬下去?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很迷茫。
后来,在自我鞭策之下,我又考取了人大的经济学研究生。
我想着提升点学历或许对自己的未来是有帮助的,拿到证书之后,我才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我的职位和工资还是跟之前一样。
兵慌马乱的那几年2016年,我的孩子出生了,从此我又多了一个妈妈的身份。
晋级的喜悦还没有持续多久,巨大的焦虑反而席卷而来。
因为我自己曾经得过近十年的免疫系统疾病,体质较差。所以,孩子出生后过敏十分严重。
▲这是我娃当时的过敏程度,每看一次,心痛一次。
北京儿研所相信很多妈妈都知道,我家娃1岁之前,我几乎是那里的常客。
孩子湿疹太严重,我每天都要给他全身涂满油乎乎的膏药。
一天就得涂10多遍,而且是连续几个月都得涂,每天累的腰都直不起来。
由于湿疹问题,医生不让喝奶粉,我只能坚持母乳。
雪上加霜的是,我属于乳头凹陷,还不能直接用乳头给孩子喂奶。
每次都是先用吸奶器吸出奶,再倒进奶瓶去加热,最后再喂给孩子。每天晚上都得折腾好几次,根本睡不好觉。
就算这样,喂奶期间我还得了十几次乳腺炎,整个过程真的是痛不欲生。
可哪怕这样,上天也并没有眷顾我。
孩子经常是这个地方好了,那个地方又有毛病了,两岁之前的日常就是我陪着他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医院,就连有一年的春节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每每想起这段血泪史,我都会头皮发麻。
身边的其它宝妈调侃我叫医导,她们家的孩子一生病就给我打电话求助。因为这些病,我家娃几乎都经历过。
同时,孩子出生之后,我和公婆开始了朝夕相对。
由于幼年家里孩子较多,我出生的头一天就被送到外婆家,自身的经历让我对环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所以三代人一起生活,我总是感觉自己是个局外者,是被孤立的。
内外交困之下,我患上了产后抑郁。每天情绪波动很大,莫名的哭泣。
用心理学开启自我疗愈这个时候,我最亲近的一位闺蜜发觉了我的异样。
这个闺蜜是我从小的发小,现在也一起在北京生活。
她其实患有心理学上所说的双相障碍,但她一直坚持治疗和咨询,目前各方面都很正常,生活情感发展都很不错。
她自身的改变对我的触动还是蛮大的,起码在认知上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问题。
之前我一直觉得心理上有病是非常有羞耻感的事情,常常会陷入自我否定,导致整个家里的人都很痛苦和焦虑。
在她的建议下,我打算先做个心理咨询试试。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彬彬有理,其实我在2015年就关注彬彬有理了。
当时彬彬姐带领几位心理学老师在北京密云组织了一次线下心理课。
▲这是我当初参加线下课的照片
虽然课程只有3天,但是我的收获很大。
首先是能面对面和很多心理学大咖进行交流,比如柏丞刚老师,他教给我们用心理学的方式来认识自己。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当时觉得很神奇,很实用,很有趣味性。
同时,我还第一次见识了催眠以及人桥,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触动特别大。
之后,我就报了彬彬有理的情感咨询。经历了两个月的咨询和陪伴,我的情绪和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比如,我逐渐意识到我的焦虑不仅仅来自于孩子的健康状态,而是孩子的到来唤起了我年幼时候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渴望,我希望有一个完美妈妈没有得到,我只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完美妈妈。
就像明明自己身体已经撑不住了,但我还是要坚持母乳到孩子两岁,因为我觉得这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但是当预期和现实不一样的时候,我又对自己充满失望,继而更加焦虑,随后又将这种焦虑传递给家里的每个人,包括孩子。
最终让所有的关系都陷入了一种恶性死循环。
通过咨询,让我真正能跳出当时的困局,作为一个旁观者来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再进而成长为一个问题解决者,着手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发现曾经很难解决的问题反倒没那么可怕了,而是能一件一件轻松解决的。
我现在一直在想,当初孩子一直生病不好,是不是跟我自身焦虑有很大的关系。
后来,看到彬彬有理公号里推出了心理学实战班,我就和家人商量之后报名了。
因为我自身是受益者,所以我想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来滋养自己。
庆幸的是,我的选择没有错。
学习一段时间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并且作为30+的女性,职业选择范围本身都很窄,只有心理学是越学越吃香的。
后来我索性直接辞职了,兼职工作的同时,也能照顾上孩子,收入远超过自己当时的铁饭碗。
现在的我,是一个很好的情绪管理者,能很好的平衡家庭和工作,也能处理好家庭关系,不管是和父母的,公婆的还是跟老公的。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兼职的收入为我的父母在海边买了房,让她们能有一个安享晚年的地方,自己还在国外买了3000平米的地,用作以后的投资理财。
▲这是去年我带孩子坐邮轮出国玩
现在的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当初认识了彬彬有理,走进了心理学。
女人真的是要对自己投资,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的大脑。
写在后面的话:小慧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几乎每个职场女性都面临这样的困境。
目前整个社会处于加速转型期,职场女性肩负着双重责任,忍受着双重痛苦。传统观念要求女性持家、相夫教子,客观现实是为了快速提高经济基础或者实现职业梦想,仍需出来工作。
但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不会接纳一个怀孕或备孕的女性!
25岁—35岁是女性事业发展的升值期,却也是结婚生子的高发期。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想生孩子?不是不想,其实是不敢生。日益增长的生育物质需求同落后的收入和不平等的工作环境有着极大的矛盾。
从备孕期开始,就要为医院贡献不少业绩,定期孕检,剖腹产还是顺产;孩子生下来后,还要准备奶粉、吃穿住用,样样齐全;学费开销多不胜数;准备成家了,如果是男孩要准备聘金、买房,女孩还要嫁妆....
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较高,希望她们德才兼备、内外兼修,对内搞得定家务,对外又搞得定职场。
可是女人也是人啊,并没有三头六臂,尤其当她们无法从婚姻、爱情中获得安全感时,只能依靠经济独立,为自己打拼出一片小天地。
可是如何实现经济独立呢,尤其是在打算备孕、有孩子的情况下?
没关系,今晚直播,小慧告诉你,她是怎么做到的。
今晚19点,她在这里等你
点击下方{查看更多}进入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