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民介绍
民居为传统藏式土木结构三层平顶土掌房,约1100m2。根据该房屋内所居居民讲述,该民居目前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该村乃至该乡中最为古老的藏式民居建筑。总体而言,民居整体建筑结构完整,体量较大,梁架结构保存状况良好,仅有房内局部区域有现代改建和装饰的痕迹,大部分还保留着原有结构和装饰风格。民居对研究康巴地区早期藏式民居的建筑工艺和装饰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类型:古建筑
保护级别:登记文物
规模:建筑面积1119.9 ㎡,占地面积616.23 ㎡
影响方式:民居位处工程施工区域内,随电站工程的推进,民居现处位置将会开展大规模场平,民居建筑所依存的环境将会彻底改变。
地理位置:民居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佛山乡境内,地理坐标为:E98°45′30.74″、N28°36′27.39″,海拔2166 米,距佛山乡集镇约20km,距德钦县城约60km。
二、历史沿革
因无具体文字记载,仅根据房屋主人对民居介绍,以及现场对建筑形制的勘察,初步认定该建筑为民国时期建筑,距今逾百,是该村乃至该乡中最为古老的藏式民居建筑。解放后曾收归集体,办过学校,后归还原主人居住至今,于2020 年10 月将其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
三、平面布局和建筑特征
民居建筑坐北朝南,为传统藏式三层土木结构平顶建筑,建筑二层带外廊,中空留采光井。建筑平面呈矩形,总宽17.32m,总进深21.12m。平面布置三层较二层向后退缩,二层屋面构成三层的晒台。民居共分三次,底层为畜圈及杂用,二层为居室和卧室,三层一侧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另一侧作卧室、粮仓,前部分屋面作晒台。四周采用夯土墙围护墙,外墙收分、内墙垂直,二、三层设置开窗,窗户上沿砌出披檐。建筑整体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冬暖夏凉特点。
四. 价值评估
1.历史价值
民居建筑为民国时期建造,是村乃至乡中最为古老的藏式民居建筑。
2.科学价值
民居为传统藏式民居,建筑依山而建、因地制宜,屹立百年依然完整保存且功能正常,与建筑的结构、特征、做法密不可分。对研究藏式民居布局方式、形制、结构、规格等具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
3.艺术价值
民居的经堂、祭堂内的彩画是藏族传统彩画图案,是藏族人民的风俗、文化、信仰的一种体现,也是当地为数不多的藏族风格彩画之一;室内“福”“寿”字图案及宝瓶、宝散、白海螺、金轮、吉祥结、莲花等藏族传统图案是藏、汉文化融合的一种表现,具有较高艺术、文化研究价值。
五、现状评估
屋面:屋面原阿嘎土层近代被改为水泥砂浆层,部分栈棍、椽子、木楼欠发霉、糟朽。木构架:因三层屋面更换为混凝土层厚重量增加,三层两根木梁已下垂变形。
正面图像
侧面图像
墙体:三层粮仓改造为卧室时,粮仓木楞墙改为夯土墙。
建筑外墙及周围排水情况
二层厨房内墙瓷砖A55
楼面:二层、三层部分木楼板被拆除后更换为水泥砂浆层。
三层水泥砂浆面
三层正面
二层客厅室内非原状装
门窗:三层东、西两间卧室正面改为铝合金玻璃窗;二层各房间正面所有门窗改为现代风格木框玻璃窗及木门;原一层至二层楼梯被拆除,大门改至二层东山墙位置直接进行二层室内。
民居门窗、柱子1
民居门窗柱子2
民居内部走廊1
居民内部走廊2
墙体:
墙体毛石基础
外墙面石灰浆喷
三层粮仓木楞墙改为夯土墙
附属:室外地坪和外部连接道路。
条友们,喜欢以上的藏式民居吗,感兴趣的说去你见过的藏式建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