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舞蹈。”青年舞者江帆说。疫情中,她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YIP!国舞私教课”里跳了一段“沙发舞”,鼓励舞蹈爱好者们从身边寻找灵感。
学员们提交的视频作业里,来自武汉的11岁“板寸男孩”悠悠的舞蹈让江帆眼前一亮。这段2分26秒的作品由悠悠自己编创,在自家卧室里表演,讲述的是武汉封城时,父母外出执行防疫任务时,他一个人在家的生活。
视频开头,悠悠正趴在书桌前台灯下写作业。突然睡意袭来,他想要盖上笔盖、合上书、关上灯去睡觉,但这些最简单的动作此刻变得很难,睡眠和他的自我意志此消彼长,争夺着他的身体……他从书桌前跳到床上,最后又回书桌前,最终摁下台灯开光,结束舞蹈。
“他才11岁,只学过两年街舞,能编出这样的作品,真是个天才!”江帆看完舞蹈,当即回应:“没有什么好指点的,保持这颗自由、丰富的内心,求个联系方式,下次找机会合作。”
悠悠参加街舞比赛
疫情中,舞蹈是他最好的伙伴
悠悠的母亲黄盛是一名医生。听到专业舞者对儿子的赞美,她惊讶又感动。虽然悠悠街舞学得很快,四处参加比赛也拿了不少奖。但黄盛坦言,自己其实有点看不懂悠悠的舞蹈。她支持悠悠把舞蹈当作爱好,但从来没有想过走专业的道路。
疫情中,一家人经历了恐慌焦虑、食物短缺。悠悠喜欢足球、喜欢滑雪、喜欢跑步,但被困在家什么都没法做。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黄盛和丈夫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网络舞蹈课程,希望孩子在舞蹈中找到慰藉。
江帆“YIP!国舞私教课”预告
从4月9日开始,悠悠连续参与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四堂“私教课”。不同舞者带来了现代舞、迪斯科、街舞等不同的课程,让悠悠“大开眼界”。他说:“原来舞蹈不只有一种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舞蹈的模样。”每次课程之后,他都会提交“作业”。直到第四堂课,学了江帆的“沙发舞”之后,悠悠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完整的创作。
“灵感突然就来了,我就想试着把它变成舞蹈。那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一个人做作业做累了,想盖上笔盖上床去睡觉,但怎么都盖不上。后来上了床,突然又精神了,就玩了一会儿,直到再次感到困意。最后,想到作业还没做完,我又爬起来回到书桌旁边。”悠悠说。
整个作品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完成,他请母亲帮他录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不一样,每一遍都加入了新的细节。“我现在没有给它具体的名字,希望它能表达不同的含义。”悠悠说。
因为悠悠爱好众多,黄盛并没有发现他对舞蹈有多狂热。但在疫情期间,她和丈夫常常不能陪伴在悠悠身旁,舞蹈渐渐成了悠悠最好的伙伴。“他跟我说,舞蹈可以帮助他释放情绪,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这场疫情给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并没有在他心中留下阴影。悠悠的自愈能力很强,我很欣慰。”
最近,悠悠在苦练舞蹈基本功。“老妈总说看不懂我跳的是什么,我也很想跟她解释,但我还不能解释得很透彻,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悠悠说自己最喜欢的舞者是《舞蹈风暴》里的胡沈员和李响,“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和他们一样厉害的人。”
江帆“沙发舞”视频截图
素人男孩,能给舞台带来新惊喜吗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项目总监陈理把悠悠跳舞的视频转到朋友圈,许多艺术家都来点赞。很多人都关注到悠悠卧室里整墙的涂鸦。陈理也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父母,怎样的家庭环境,会允许孩子满屋子‘乱涂乱画’?大家都很羡慕悠悠的童年,可以自由跳舞,自由涂鸦,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黄盛说,最初让悠悠在墙上画画,其实是因为画纸“太贵了”。“他画完一张扔一张,不如画墙上,还能保存下来。”黄盛和丈夫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尽情释放天性。小时候悠悠去草地上玩,别的父母都怕孩子身上弄脏,只有悠悠连滚带爬,全身都是泥巴。
悠悠和舞者潘宇
“悠悠真是一个小天才!很有创意,悟性特别高,他身上没有成年人身上的束缚,无拘无束的自我表达恰恰体现了现代舞的意义。相信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家。”陈理说。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每年都有针对素人的“舞蹈达人秀”,陈理希望今年能邀请悠悠参加。
江帆也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和这个11岁的小男孩合作。悠悠让她想起自己14岁在舞蹈学校时,一位来自北京的编导,为她和同伴们编排一个大群舞,其中一个舞蹈动作,江帆下意识做出了不一样的处理,令编导赞赏她“有灵气”,给了她信心。大学时,江帆考进了编导系,走上了创作的道路。“想想当时的自己,再看看今天的悠悠,他比当时的我聪明得多,视野也开阔得多。”
江帆《餐桌》邀请餐厅老板和厨师登台
江帆喜欢与素人合作,她此前的作品《饭桌》曾把饭店老板、餐厅厨师请上台表演。江帆说:“素人身上,有一种野蛮生长的力量。他们对专业的演员来说有一种冲撞力,可以打破既定模式。”在她看来,悠悠身上有一种属于孩子的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她不希望只是把他请来当一个演员,而希望能在合作中彼此学习。“他可以通过我们探索舞蹈的世界,我们也需要他的眼睛,带来看待世界的新角度。相信他可以给剧场、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受访者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