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近日,昆明不少市民反映,人用狂犬疫苗特别紧缺,被狗猫抓伤、咬伤后,跑了不少地方都没法打狂犬疫苗。记者从昆明第三人民医院了解到,目前平均每天新咬伤患者50人次左右,加上复诊,每天犬伤门诊量达80例左右,7月与上月相比上升约20%~25%。而且,被咬伤的主要是狗主人,孩子受伤的比例在35%,其中,节假日与双休日又成为犬伤高发的日子。
有医生分析,之所以近来平均每天犬伤门诊量趋多,是因为天气渐热,加之疫情期间很多家庭成员都在家,小孩子也还没有复课或在家上网课,稍有不慎就会被抓或咬伤。有的居民出去遛狗,既没有带好绳子牵好狗,更没有给狗戴狗罩,狗常会咬伤路人。再者主人与“爱犬”过于亲热,在招惹宠物的过程中,面颊、鼻子与嘴唇被咬伤也不在少数。
“文明养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只不过过往每次谈及的时候,多是不文明养狗破坏公共环境甚至伤害他人的事情,此次虽然“被咬伤的主要是狗主人”,但归根结底还是不文明养狗所致,就像硬币的两面,任何不文明养狗行为,最终不是伤人就是伤己。
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避免“狗患”影响公共环境和公共安全,文明养狗显得更加有必要,“文明养狗”如今已是社会共识。以昆明为例,为规范养狗行为,早在2008年就曾出台《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此后几乎每年都会加强推进文明规范养犬工作。为进一步促进市民依法养犬、安全养犬、卫生养犬、文明养犬,昆明市公安局组织开展城市养犬专项整治行动,今年9月前要在主城区完成2800只流浪犬只和违规饲养烈性犬只收缴收容任务。
也就是说,“文明养狗”其实并不缺政策法规的倒逼,但为何多数“限狗令”都成了色厉内荏的“纸老虎”呢?主要在于文明习惯的养成,固然离不开刚性手段的倒逼,规范人们的行为,但同时也需要人们主动的认同、配合和践行,只有双向发力,才能事半功倍。毕竟,有限的行政力量不可能延伸到养狗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此外,管理条例虽会明确遛狗要拴绳等细节问题,但在令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政策倡导,在于唤起养狗人内心的道德律令和养成文明养狗的行动自觉。
每一位养狗人都需明白,“文明养狗”不是一句空话,它实实在在关乎自身安全、他人安全,那种“我家狗不咬人”的陋习该改了。不要养烈性犬只、遛狗要拴绳、及时清理狗粪、定期给狗打疫苗……这些事做到并不难,也是自身享受养狗乐趣而必须承担的行为义务,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